每一次的意見不同、每一次的爭吵、每一次的情緒爆發,或許我們跟朋友、伴侶都能在事後好好解決,甚至在當下就能好好討論、處理,但換作是家人,更甚父母、長輩,我們可能就很難跟他們正常溝通、好好解決問題,很多情況下,是當作沒發生這件事,隔天或隔幾分鐘幾小時和好如初,而多數情況下,人們將這視為感情融洽的證明,卻沒關注在「問題始終存在,只是我們不願或無法面對罷了」的事實。

 

我相信這也不是所有家庭的常態,但世上肯定有這樣的問題蔓延著。只要觀念沒改變,也許你我也會變成這樣的人。

 

 

從小到大的觀念,教導我們對父母要孝順,不能沒大沒小,說話要禮貌,不能違抗,隨便一個頂嘴,在老一輩眼裡,可能就淪為不孝。

並不是說,以前教導我們要孝順是不對的,相反,孝順是種美德、是種義務,但與父母之間的相處真的只是這樣嗎?

孩子做出與父母不一樣的選擇,或是站在不同觀點,就是不孝嗎?

沒有乖乖聽父母親的話做,沒有跟他們抱持一樣的想法,就是不可取嗎?

 

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不管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什麼,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。

所以,每個人都擁有獨立思考的權力,除非這個人生病了,或是哪個時代有了複製人技術,他是複製而來的,不然,為什麼非得依照另一個人的意識活下去?

依附另個人的意志,不論那另個人是誰,這樣的人還算真的「活著」嗎?還是只是在「呼吸」而已?

 

很多父母會說,「你們都不講,我怎麼知道你們在想什麼?」,還是「你在想什麼,我們還會不知道嗎?」

但是,父母真的懂孩子的想法嗎?還是只是按照自己所想的「猜測」孩子的行為模式?

說孩子不願跟父母說內心想法的,又確定是孩子不願講,還是自己不願去聽他們想表達的?

 

多數情況,我遇到的有兩種情況。

1、他們聽你說,但你只要說到他們不想聽的部分,就馬上開罵(雖然他們覺得是在導正你的觀念,只是用說的,不是罵。但那激動程度根本無法當作是單純說話的口氣而已),接下來你真正想要表達的,可能還沒說出口,就以不歡而散收場。

2、他們好好的「聽」你說完,但你可以很明顯感受到他們只是在「聽」而已。過耳不聞,完全沒有打算理解你想說的。

在這之後,只要一發生問題,就會將問題推向「你不好好跟他們溝通」這方向。

而我們只會在內心充滿WTF而已。

 

我想說的是——即便為人父母,也是人,只要是人,都可能犯錯,也可能擁有不對還是跟孩子不一樣但沒對錯之分的觀念,並不是成為為人父母後,就變成聖賢了好嗎?

只可惜,現在仍是很多情況,父母是不可違逆的,當你指出父母的過錯,更是像觸犯滔天大罪啊,不止把父母氣炸,還有機會被旁人扣上不孝的帽子。

我們著實無辜啊....

 

上述說的,還不夠讓人理解、認同的話,來舉個例吧!

 

同樣一句話,我們對不同關係的人們說出口,結果可能得到以下的差異。

1、朋友

「你剛剛對我講話的口氣讓我很不舒服。」

「哎喲,我開玩笑的嘛!」

或是

「對不起,你不要在意,我不是故意的!」

還有各種不同交情的朋友的說話方式,大家可以自行想像套用,我只是想說,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會因為這樣就吵起來。

2、伴侶

「你剛剛對我講話的口氣讓我很不舒服。」

我們可能會得到「寶貝,我不是故意的,原諒我吧?」諸如此類可以順便閃瞎別人的話。

3、父母或是其他長輩

「你剛剛對我講話的口氣讓我很不舒服。」

啊啊啊,嗶嗶嗶,你觸犯天條啦!

「我口氣不好?到底你是長輩還是我是長輩啊?」然後接著劈哩啪啦,嚇死人啦!

 

雖然以上舉例可能不能充分表達,不過想想看,現實中,是不是很常會這樣?

父母抱持生你養你,孩子不可以對他們提出質疑,即便你只是要闡述他們對你這樣,你很難過,也可能不被允許。隨便一下,那個壓著我們喘不過氣的帽子就又扣上來了,然而我們的父母究竟哪時候才能好好聽你的心聲?哪時候才不把他們的觀念、感覺壓在你身上?哪時候才能把溝通當作溝通,不是只有單方面的述說?

 

身為孩子的我們,有著不能對父母、老一輩「不尊重」的包袱,至今仍是很多人處於這樣的情況,而且問題還無法解除。

倘若你的父母肯好好與你溝通,懂得向你承認自己的錯誤,真的要好好感謝他們肯放下身段,因為很多父母是做不到這點的。

然而,如果不是呢?

 

要改變父母不是很容易的事,多數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啦!

我想,面對衝突的時候,還是避免直接爭吵、傷害到他們的心靈得好,也許,在那當下,就把他們當成老闆吧?

 

畢竟,誰會跟老闆這麼說呢?

「欸,你態度很差耶!」

你是不想幹了嗎?XD

 

當下火氣避開後,接下來要如何解決問題,就只能看個人造化了,各位加油呢!(不負責任啊你!)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泠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